宜宾旭林打井队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日本工程机械崛起的六大因素分析

编辑:宜宾旭林打井队  时间:2019/06/0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十分必要。日本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模仿到创新的复杂过程。这其中包括行业诞生之初对国外生产技术的模仿和代工生产,还包括伴随日本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而来的销售市场的国际化、技术输出和所能获得的垄断优势。

日本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历史与中国最为接近,合理借鉴日本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借鉴作用。因此,本报特约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秘书长李宏宝撰写有关日本工程机械产业崛起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日本工程机械的历史是以二战之后的国家重建为契机,从海外进口工程机械开始的。然而经过50多年发展,其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通过各生产厂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出口,如今已成长为一个国际性的全球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强国。回顾其发展模式和经验,其中,有六大因素促成了现今日本工程机械的崛起。

生产要素:人口红利+高素质人才

日本人口红利大约开始于1930~1935年,结束于1990~1995年,持续了近60年左右时间。1950年,日本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为59.7%,1965年突破68%。而作为人口负债的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直到1985年才突破10%。

在日本人口红利长时间延续的同时,是日本高素质人才的大幅度提高。1961年,日本理工系学生数是28737人,而到1973年则达到了80619人,增长了约两倍。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日本的大学毕业生中,每百万人中工科毕业生是美国的两倍,英国和法国的三倍,而在1959年日本则只是为英国、法国的二分之一左右。高素质且充沛的劳动适龄人口为日本工程机械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需求条件:内外两个市场的交替接力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固定资产投资的高企拉动国内工程机械需求的高速增长,本土市场是日本工程机械的主导市场。在这一时期,日本工程机械完成了进口替代的过程,持续的技术创新使得绝大部分工程机械产品实现国产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为后期日本工程机械的出口拓展和全球化发展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随着日本城市化进程的结束,国内市场需求动力逐渐衰弱,出口成为拉动日本工程机械增长的主要力量。由于日本工程机械具备优越的品质和性能,而液压挖掘机、小型挖掘机等产品也非常适合当时欧美等高端消费市场的特定需求,因此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拉动下日本工程机械出口大幅增长。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再加上与欧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日本工程机械出口市场逐渐转向中国、中东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日本工程机械在内需、欧美市场、新兴市场的交替拉动中实现快速增长。

企业战略: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是不变的主题

在日本工程机械崛起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一直贯穿着始末。日本工程机械利用战后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除超大型和特殊的以外,日本大部分工程机械已实现国产化,而且在性能、耐久性和可靠性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企业内部高效化管理,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是日本工程机械企业重要发展战略。在日本工业化中后期,效率提高更是消化成本上升和日元升值压力的重要路径。

零部件和融资租赁成为两大制胜法宝

一定程度上,日本工程机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源自于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的核心竞争力,零部件是工程机械最具附加值和竞争力的部分。日本小松、日立建机等国际工程机械制造商几乎可以生产全部的关键零部件,而且零部件品质优良、技术卓着,是其丰厚利润的重要来源。

以工程机械最为重要的零部件液压元件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其发展进程是与日本工程机械的发展相一致的。20世纪50~70年代是日本工程机械高速成长期,日本的液压元件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发货值年均增长率约在20%。而从1970~1978年液压元件发货值与工程机械总产值的数据来看,液压元件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使用率一直维持在5%左右。

日本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创始于工程机械高速增长的20世纪50~70年代,工程机械的繁荣催生日本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快速发展,而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壮大也推动了日本工程机械不断走向强盛,两者相依相存。

日本工程机械面向融资租赁业的销售额一直较为稳定,其占日本工程机械行业国内销售收入的比例也维持在30%左右。在日本传统租赁行业中,工程机械租赁一直占据最主要的地位,营业规模占比在50%以上,近几年更是高达80%左右。2008年日本传统租赁业的营业规模为14972.2亿日元,工程机械租赁营业规模为11470.3亿日元,占比76.6%。(此处数据为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口径)。

在传统租赁业的下游行业中,房地产、铁路和公路等建筑施工企业是最大的需求用户,需求占比在70%以上。由于日本全社会建设投资的逐年减少,这使得建筑业对租赁业的依赖度逐年上升,而这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对工程机械租赁依赖度的提高。

政府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日本政府在日本工程机械全球崛起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日本工程机械正是在日本政府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支持下快速完成进口替代,进而出口拓展,最终供应全球。如在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政府先后推出电力开发、道路建设、铁路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确立了国产工程机械的培育方针,推出官方直辖工程机械化施工的奖励政策,以及机械化施工为参加公共工程的必要条件等法规,从宏观政策上有力地推动了建设施工的机械化及工程机械的国产化进程。这一时期内工程机械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在日本政府建筑工程机械化施工的大力提倡下,日本工程机械得到高速增长,而同时日本建筑工程的劳动生产率也得到大幅提升,年均增长约13%,而随后的20多年年均增长率只在1%左右。

危机孕育产业升级机遇

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日本机械制造业曾面临两次石油危机、成本上升和日元升值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成本上升、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日元加速升值直接导致了日本机械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以及盈利能力的降低,同时也削弱了日本机械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然而,也正是石油危机、成本上升和本币升值推动了日本工程机械的成功升级,也因此而奠定了日本工程机械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以推土机、液压挖掘机和装载机为例,日本高利润率的液压挖掘机发货值占比从1971年的31.54%增长至1977年的68.20%,而低附加值的推土机、装载机则分别从31.54%和36.92%下降至17.81%和13.99%。

同时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液压起重机、液压挖掘机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而履带式拖拉机等低边际效益产品则下降较为明显。

仔细分析1965~1980年日本工程机械的出口情况,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出口收入占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由1965年的2.4%提高至1980年的28.2%。同时,从工程机械出口占日本整个机械制造业出口的比重来看,在1973~1974年和1978~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中,其比重是呈现上升趋势,而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日本工程机械之所以能够在困境中保持竞争力,其背后深层次原因就是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推动了产品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的结果就是高附加值产品的构成比重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盈利能力回升以及适应海外市场需求变化。